
科研团队及方向
科研团队及方向
空间科学系
1.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研究空间环境中的基本物理过程,具体方向有:
a.磁层物理:研究地球磁层空间暴(磁暴,亚暴和粒子事件)物理过程和触发机制,以及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耦合研究。
b.行星物理:研究行星空间环境的起源,演化和特性,在行星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行星空间环境与太阳活动的关系。通过与地球空间环境的比较研究,了解地球空间环境演化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c.空间天气:研究由太阳活动引起,威胁卫星安全和人类活动的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
团队成员:曹晋滨、Malcolm Dunlop、符慧山、刘文龙、於益群、Keizo Fujimoto、吕浩宇、李柳元、马玉端、王新、刘成明、杨俊英、李星
2. 空间环境探测技术:研究空间环境探测的新方法、新原理和新技术,以及空间环境对在轨航天器、宇航员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3. 空间天文与空间基础物理:研究太阳物理、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问题,包括太阳等恒星的长周期演化规律、星际空间引力波等方向。
环境科学工程系
研究方向1:大气污染来源、效应与控制
主要目标:1)阐明大气污染物(包括生物气溶胶)的来源,生成机制、排放特征和危害;2)开发雾霾前体物(SO2、NOx和VOCs)和生物性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3)揭示大气污染与雾霾,能见度及气候变化的关系;4)开发建筑物室内和密闭舱室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保障技术。
方向一:烟气脱硫脱硝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方向二:气溶胶理化特征、光学特性与气候变化;
方向三:室内空气和密闭舱室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环保部公益行业专项课题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子课题3项。
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北京市立项精品教材《微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全国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与实践》、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室内空气污染与控制》等著作著作5部,副主编《大气污染控制手册》1部;发表SCI收录论文10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件。
研究方向2:水污染迁移转化、生态效应、健康影响与治理技术
主要目标: 1)揭示水体污染物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与归趋规律,开发水污染防治技术;2)阐明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健康影响,开发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评估方法;3)开发低能高效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及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4)阐明膜法水净化工艺的反应机理,开发低碳型污水膜处理技术
方向一:水环境污染化学与生态毒理
方向二: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暴露与健康效应
方向三: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项,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8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讲水污染控制、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两门获批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入选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曾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多位教师被评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爱我师—我心目最爱戴的老师”十佳教师。
在ES&T、Water Research等水环境领域权威杂志上发表SCI收录文章200余篇,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担任SCI收录杂志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的副编辑、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等3个国际期刊编委,在国内外已产生重要影响。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3: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
1)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聚焦于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膜电极与电池器件研究。
2)液流电池
聚焦于液流电池新原理、新体系、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
3)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聚焦于高效、低能耗工业难降解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技术和电化学脱盐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高效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原理与技术研究,近年来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膜燃料电池等方向形成鲜明研究特色,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温膜材料、大尺寸膜电极制备工艺和千瓦级燃料电池堆技术。主持完成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际科技合作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研究方向4: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方向
土壤修复与生态修复
工业热过程UPOPs的生成机制与控制技术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环境化学行为
催化体系的原位动态表征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子课题3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课题4项,参与2部著作撰写,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