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首都大中小一体化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空间系硕士生党支部携手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于2025年11月1日下午在学院路校区举行“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双方聚焦“党建引领、协同育人”基本要求,先后走进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校史馆以及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在近距离感知国之重器、重温办学初心与走近前沿科研的行走课堂中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鹏、党政办主任张晨燕,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墨客、党建辅导员王聪翰,以及双方共建支部党员参加活动。

图1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走进航空航天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记录着科研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也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从起步到跨越的发展历程。通过参观大家深刻感受到,航空航天不仅是科学的事业,更是信念的事业。展厅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是科研工作者坚守初心、持续探索的见证。正如学生党员周晨龙所说:“这里展示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态度。把这种认真和坚持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就是对‘空天报国’最好的理解。”

图2 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
        走进校史馆,大家回顾了北航从无到有、与新中国建设同行的历史,感受到北航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每一个展板、每一张照片都在提醒人们:北航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教育史,更是一部爱国奋斗史。大家驻足交流,讨论如何把校史内容变成中小学生“看得见、讲得出、能用上”的素材,初步形成了“进校园讲述—研学路线设计”的思路。

图3 参观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
        在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双方支部成员近距离走进北航科教协同创新平台,学生讲解员从平台定位、学科交叉和典型应用三方面作介绍。参观路线覆盖工艺流程展示区、实验走廊和部分仪器间。讲解重点说明光刻、沉积、刻蚀、检测等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微纳技术在航天材料、环境监测、医学工程等方向的应用。大家在认真聆听和观察中,对科研工作的严谨和创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通过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校史馆和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党员同志们深入了解了北航的发展历程、科技成就与科研精神,切实感受到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在一代代师生中薪火相传。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中小学党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今后共建共享、协同育人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