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致广大用人单位和校友的一封信

2025年03月24日 13:02
作者:
点击: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亲爱的校友:

您好!

春日融融,星河璀璨。值此万象更新的蓬勃时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谨向长期关心学院发展、鼎力支持空间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用人单位与四海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与春日的祝福!

棹击沧浪开新境,志凌星汉步未停。学院瞄准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持续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承载的地球科学进入ESI前5‰,地球物理学科整体水平已达到国内高校前列。在已有的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技术、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天文与基础物理三个特色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增设导航与时空科学学科方向。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轻卓越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家级人才比例约占专任教师的近30%,形成“小而精、高大上、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特色。学院持续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深度的国内和国际合作,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中科院空间中心签约共建空间科学科教合作中心,充分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生与教师积极赴奥地利、法国、瑞士等国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邀请俄罗斯科学院、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等院校境外专家来校交流;此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中国第42次南极科考队员指标主办国际会议(ISSI-BJ team meeting),作为中方唯一单位加入了欧洲的Plasma Observatory卫星计划


161BB

学院与中科院空间中心签约共建空间科学科教合作中心


16394

学院承办空间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暨学科发展论坛


学院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欧空局SWARM卫星计划中国数据中心、空间环境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融合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教平台,面向国家在空间活动安全和深空探测等重大需求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在‌Nature,Nature Physic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顶尖期刊发表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创新能力。2024年获批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国家和行业标准。发表多篇本学科领域A类业绩论文及ESI高被引论文,以第一单位发表本学科领域A类业绩论文增长率58%。


129721

学院科研成果刊发《Nature》


B160B

学院科研成果刊发《Nature》子刊


学院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文体润心”,不断强化学生党建思政育人实效。学院学子敢为人先,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资助;获评2024年度北航“十佳志愿者”、第七届“感动北航”榜样群体,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63349

学院人才培养取得系列成果


星河浩瀚,征途如虹。无论您是并肩探索星辰大海的行业伙伴,还是心怀寰宇的“航天追梦人”,我们始终与您同频共振、使命相连。您的每一份信任,皆为学子叩问苍穹的阶梯;您的每一次携手,皆是对空间与地球科学事业的热忱呼应。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为我院学子敞开空间科学、月球行星科学、卫星导航与时空基准等领域的职业大门,更盼校友以导师、引路人或科研合作者的身份,为后辈的成长注入星火力量。学院将全力搭建校企对接桥梁,通过定制化人才推荐、靶向式岗位匹配及产学研融合活动,与您共育航天强国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  

我们坚信,在北航空天报国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界同仁的聚力托举中,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的青年一代必将以创新为刃、以实干为舟,在空间科学、月球行星科学、卫星导航与时空基准等领域破浪前行,为中国航天事业擘画更加壮阔的星河蓝图!  

衷心祝愿合作单位宏图大展、基业长青!祝愿广大校友逐梦寰宇、安康顺遂!愿2025届毕业生心怀北斗、踏月凌云,以青春丈量宇宙边疆,用奋斗应答时代召唤!  

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

2025年3月



附:

学院就业负责人联系方式:冯老师:61716671


2025届毕业生人数、专业分布


专业

人数

层次

空间科学与技术

28

本科

地球物理学

13

硕士

能源动力

7

空间科学

17

博士

能源动力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版权所有 © 2016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九号        邮政编码:102206        联系电话:010-61716670Copyright 2016 © sse.bua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